400電話
15541316663
沈陽墓園小編和大家分享鄂倫春族的喪葬習俗,大家知道有哪些關于鄂倫春族的喪葬習俗嗎?來和小編一起看一下,小編說的喪葬習俗和你印象中的喪葬習俗有什么不同呢?
鄂倫春族認為人的靈魂不滅,人死后變成鬼,要到“閻門坎”(陰間)去,對鬼不能隨便冒犯。這些觀念影響到他們的喪葬習俗。
鄂倫春族講究安葬迅捷。在葬地選擇上,一般要選擇土地平坦,靠近森林和河流的地方,樹有根,水有源,意味著子孫后代永續不斷。
安葬方式有幾種,其中最古老的葬法是風葬。風葬又可具體地分為三種形式:一是樹杈卡尸葬,一是吊棺葬,一是相棺葬。最原始的一種風葬是選擇3、4棵樹,借樹杈搭上橫木,橫木上鋪上樹枝,把死人放在上邊蓋好。后來亦實行土葬。土葬用的棺材與漢族相似,但較為粗糙。如果沒有棺材,可在土坑中用木桿做成方框,然后放入尸體、蓋上木桿再埋上土。對因急病而死的青年人和孕婦都實行火葬,方法是將棺木放在架起的柴堆上燒,心臟部位尤其要燒透,否則他們變成鬼后會纏繞家人。水葬則用于因溺水而死的人。一般是先將死者用過的帽子等物扔進河中,然后將棺材放入水中,任其漂流而去。沈陽墓園小編也是在了解鄂倫春族才知道樹杈卡尸葬。
陪葬物品中最常見的是馬。如果殺不起馬,就將死者生前穿過的衣服、馬具等馱在馬上,圍繞葬地轉幾圈,說幾句陪葬馬的話。陪葬物品除馬外,還有死者生前用過的日常用品,如碗筷小勺、獵刀、煙具、男性的弓箭、女性的熟皮工具和針線盒等。
出殯時有射“領路箭”的風俗。有的地區有“牽線”的習俗。薩滿扎好草人,草人拴上數條線,死者子女各牽一條跟隨其后。到葬地,薩滿念祭文,念完后,用“神棒”將線打斷,把草人扔出很遠,以示死者靈魂遠離而去,不牽連生者。
人死后的第七天即“頭期”,以及重要節日、清明等都要到葬地祭祀。到周年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祀。祭祀前要新搭一個仙人柱,內設床鋪、被褥,床頭燃上蠟燭,桌上擺上供品。祭祀時,要念祭文。祭文包括死者的情況:姓名、生卒年月以及死因,還包括死者晚輩以及來賓的姓名。并且室內點燈,室外燃篝火,使燈火通明。擺上酒、菜,人們邊吃、邊唱、邊談,燒紙。通宵達旦,直至第二天天亮方結束。
鄂倫春族人死后,家人一般都要戴孝,時間、長短、男女有別。
人們現在的喪葬習俗其實都是從上一輩人的口中知道的,如果上一輩不知道什么情況,或者是說不清是什么樣的,那么在以后在有喪葬事情發生的時候就會慢慢消失了,所以在觀看沈陽墓園小編這篇分享的時候,可能也會有鄂倫春族的人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