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電話
15541316663
不管怎么過完這一生,最后不過都是歸閣入土,煙消云散。不管是身居高位,還是平民百姓,只要身死魂消的時候,終歸都會一捧黃土長眠地下,現如今我們都會稱之為“墳墓”,然而,在講究禮制與等級的古代社會中,關于墳的稱呼是不盡相同的。同樣是埋葬逝者的地方,為何稱呼卻不同?“墳、墓、冢、陵”,它們之間有何區別?又有什么講究?福山公墓帶您走近古代墓位制度。
大家最為熟知的下葬,埋葬之后,又堆起一座土堆,這便是墳。在古代,“墳”是指平民百姓使用的規格和叫法,一般都是些沒有什么社會地位,或者生活困苦的人。這一類群體沒有足夠的銀錢去裝修,自然也不會有什么陪葬品,頂多一口薄薄的棺材就算終了一生了,有些特別窮困的人家,甚至連薄棺材板也買不起,一張破席隨便裹住尸身就下葬了。說的簡單一些,不過就是找個地方,挖個坑埋了,上頭堆起一個小土包,沒有任何裝飾和修飾,這樣的叫作“墳”。
“墓”的規格和外觀要比“墳”大氣一些,一般是有一些社會地位,或者讀書人使用。比如某某是十里八鄉有名的大善人,某某是個秀才或者教書的夫子,這樣的群體死后下葬的地方叫作“墓”。墓的修建比較規整,不是隨便一個土包了事,一般都會用磚頭、石塊在周圍砌上一圈,然后再立個墓碑刻上名字,就像電視劇里某某之墓一樣。福山公墓的墓位規格和地理朝向都比較好,手續齊全也比較正規。
“墓”這個文字也很有意思,它是一個形聲詞。古人認為如果死者和太陽一起下葬,就可以和夕陽一起入土為安,所以它既是“暮”也是“墓”。
“?!?span>的規格比“墓”還要高,一般是貴族或者對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人使用,泛指王侯將相這一類群體。但是冢和冢之間的規格會略有不同,除了皇帝之外,身份地位不同,“?!钡男藿ㄒ幠R膊煌?,比如皇親國戚去世之后,入土之時墓葬規格比臣子的要大一些,陪葬品也會奢華許多,當然不同朝代會有不同的規矩。
“陵”在古代歷史中,專指皇帝王后的陵墓,因為“陵”所代表的含義就是“專用的升天通道”,所以當這些皇帝逝世以后,就會修建自己專用的陵園,比如現在面積廣大的“明十三陵”、恢弘大氣的“秦始皇陵”、防盜極佳的“乾陵”等等。帝王陵寢,投入的人力物力難以想象,墓室規格和陪葬品就更不用說了。
福山公墓小編還要告訴您,現在的“陵園”,已經不單單指皇帝陵墓,那些對新中國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的人,當他們去世以后,他們的墓地仍然會被稱作“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