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電話
15541316663
撫順墓園為您講我們中國古代居喪守制的幾度荒廢。居喪守制制度自周朝提出,到春秋時期孔子呼吁恢復周禮,繼續執行居喪守制制度,這一段時期內,居喪守制執行情況并不是很樂觀。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天下紛爭,禮樂崩壞,可以說幾乎很少有人去執行居喪守制了就連在孔子呼吁恢復周禮,再次施行居喪守制居然招致自己的弟子樊遲的不解、疑惑甚至是反對,這也就說明了居喪守制推進之艱難,到了戰火紛爭的春秋戰國時期居喪守制可以說是處于荒廢時期。
撫順墓園編者為您查到,春秋、戰國,天下紛爭,禮崩樂壞,王道陵遲,周禮漸失去了對人們行為的約束作用。從孔子的弟子樊遲對“三年之喪”的懷疑可以看出問題的嚴重性,“圣門”弟子也有些反對這一行為規范了。吳起出門求富貴,母喪不歸,更談不上居喪守制,曾子憤而與之絕交。如此一位“大不孝”,魏文侯仍聘為大將。各國爭雄,問的是才干,而對舊有的擇人道德標準已不感興趣了。滕定公薨,太子聽從孟子建議,欲行三年之喪,并說這是“自天子達于庶人,三代共之?!钡鴩摹案感?、百官皆不欲”,均反對之。理由是宗主國魯國也沒有行過3年之喪,我們歷代先君也未遵行過,我們沒有必要改變它。(《孟子》魯國素稱“禮儀之邦",周文化于東方的薈萃之地,3年之喪也不聞了。
以上就是撫順墓園編者為您查找到的我們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上這一段時期可以說是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整個幾次大的居喪守制荒廢時期中之一。不過這也比較好理解,因為在唐朝之前居喪守制并沒有寫入律法對于喪戶來說并不是必須的。